Saturday, March 31, 2007

陈老师证道集--《耶稣的比喻八》

八、财主与拉撒路的比喻
(路16:19-31)
一、背景
“法利赛人是贪爱钱财的,他们听见这一切话,就嗤笑耶稣。”(路16:14)这个严肃的比喻就是针对法利赛人的嗤笑说的,他们听见耶稣说人不能事奉神又事奉玛门,就嗤笑他。这些宗教领袖平日里养尊处优,喜爱钱财,对于耶稣在比喻中要他们把钱财用于他人,好让自己在永世中得奖赏的这些话感到荒唐并嗤之以鼻。在他们看来钱是自己的,用不着耶稣来指教他们怎样使用自己的钱。因此,耶稣用这个比喻来教导他们,要他们知道一个人如果只为满足个人罪恶与自私的欲望而活,必然会进入可怕的结局中。他们生前所享的福可能会在今生给他们带来人生的乐趣和短暂的快乐,然而最终他们所相信的钱财却要出卖他们,且地狱之门也要大开,在他们醉生梦死的人生尽头等待他们。这个比喻的主要目的不是说明滥用钱财与为富不仁者下场,而是强调一个人无法在敬畏神与追求自我满足两方面同时获得,人外面的富足并不代表内在的丑与美,唯有神对人的判断才是公义的。希伯来书九章二十七节:“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可见,确实是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为着永恒每一个人都必须在今生作出选择。

二、为何要传福音:乐园与阴间
在这个比喻中,有一连串的对比,可以肯定的一个基本认识是:财主之所以下地狱不是因为他有钱 ,拉撒路死后到亚伯拉罕的怀抱中也不由于他是穷人。有千万今世的财主进到天堂之中,同时也有千万的罪人下到地狱里去。人在永世的去处不受今世贫富的影响,永世的福祸全在于今世与耶稣基督的关系而定。

1、生活的对比
耶稣在这个比喻中,把社会贫富两个极端的生活,活生生的描绘出来。从经文中可知,这个财主不仅自己财富甚多,而且他的兄弟们也都是财主。兄弟五人或许是当地的首富,过着锦衣美食奢华宴乐的生活。这个财主虽然心中无神,但却也没有显然的恶事。他不是那种穷凶极恶,罪恶滔天的人,也不是巧取豪夺,欺压贫穷的人,不然,他也不会容许拉撒路在他家的门口讨饭。显然,他不过是一个肆意放纵的人,他之所以被定罪,并不是因为他有钱,乃是因为他不明了自己是受托于神,他所有的财富和影响力都是属神的。当今社会,有多少的人就象这财主一样,自以为自己拥有很多如:钱财、名誉、学识、权利等,可以好好地享受生活,这些人,虽然没有什么大恶,他们之所以失败乃是他们和这个财主一样,没有把神放在他们的生活中心上。神把财富托给这个财主,而他却自私自利的活着,定他的罪就是在此,他的罪就是只为今生活着。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计划,若只把眼光放在有限的今生,将是何等愚昧的事。耶稣说“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性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论到拉撒路,他是耶稣所说比喻中唯一有名有姓的人。也许他是耶稣、门徒与法利赛人共知的一个乞丐,但他的名字的真正意义,却是用来代表一个完全贫苦无依,只有仰望神的人。他的名字翻译出来就是[神已经帮助了我]或[神是我的帮助],讨饭的这个词语重点代表贫穷,而非强调他以乞食为生。他与财主对比,越发显得困苦贫乏。然而拉撒路蒙神的恩惠却不是由于他贫穷、无助而且多病。一个乞丐可能内心污秽如同其体。但拉撒路却不是这样,他虽躺在财主的门口,却能以神为自己的满足,他知道自己是亚伯拉罕的子孙,他找到了神的帮助。他知道自己的饭碗掌握在神的手中,在神手中一切都是确实的。最后他进到乐园之中,他得以进到乐园不是由于他的贫穷和疾病,乃是他在贫穷与疾病的可怜情况中,仍能尊神为大,事奉他,并且从他得到帮助。在这里我们可能会困惑,为什么象拉撒路这样良善的人,神竟然让他生活在困苦与病痛之中,如果神真是他的拯救者,为什么不救他脱离他的苦难?为什么一个自私自利,肆意放纵的人,竟然拥有这么多财富?在这个比喻中耶稣没有解答这个问题,他要我们注意的重点乃是,今生决定来生,现在在世上的生活要决定我们在永世中地位。

2、死亡的对比
财主与拉撒路两个人在死亡中也完全不一样。由于拉撒路在比喻中先死,所以我们先考量他的情况。论到他的死亡,耶稣只说了一句话,[那讨饭的死了],其中没有一个字谈到埋藏的问题。他在死时一文不名,何来丧葬费,更谈不到什么哀悼的仪式了。很有可能,他的尸首被随便拖到城外一烧了之。虽然他的身世看来是如此悲惨,然而他却被带进乐园享受永远的福乐。再看财主死后却不一样,他死了且他必须要死,这是任何人都无法不去面对的现实,不同的是基督徒面对死亡可以坦然无惧因为主已为我们预备了那更美的家乡。财主虽然是一个犹太人 ,却无法得到选民应得的,躺在亚伯拉罕的怀抱,当他进入永世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属世的财物完全荡然无存,而永世中的产业却永远与他无分。如果他在世是以神为神,而不以钱为神,在死后的情况该是多么不同啊!

3、永世中的对比
耶稣从永世来到人间,对永世的事了如指掌,没有人比他知道的更清楚。他具有神的权柄,因此他所说有关来世的话都具有最高权威性,在这里耶稣用了一个犹太人象徵性的词[阴间]。在希腊文中,这个字是[地狱],它的意思是指人死后,在眼不能见之处。在世上的时候财主认为拉撒路是一个被神所唾弃的人,然而在眼睛看不见的那个世界中,拉撒路却得到了极大的尊荣。财主了解自己的下场之后,立即要求让拉撒路能从死里再回到人间,向他的五个弟弟传福音,免得他们也进入永远的痛苦。他很怕自己的兄弟与自己在地狱里相见。然而,这样的想法无济于事,纵令这位曾经作乞丐,现在于亚伯拉罕为伴的人从死里复活,也无补于事。除了神的启示以外,世人没有任何的亮光可以使人得救,财主认为如果有死人的奇迹必然能打动他那五位失丧弟兄的良心,使他们悔改。然而除了神自己所启示的话语,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止他们不下地狱。在传福音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让人明白,神的话是可靠的,天堂地狱也是实际的,在世之日的抉择,决定我们来去的命运,人在今生的选择乃是最后的选择。





三、如何有效传福音
传福音是神和人同工的过程,也是最艰巨的一项任务。根据传福音的经验,大致可以分成五个步骤:
1、投石问路:当遇到朋友或陌生人时,我们要“投石问路”:首先和别人礼貌沟通,询问对方的近况、生活中的难题等,和对方建立良好的关系,也为传福音创造良好的气氛;
2、披荆斩棘:当双方有了一定了解和认识之后,找一个适当的话题作为“切入口”(你觉得今天的聚会怎样?你以前来过教会吗?耶稣可以帮助你目前的问题等等),开始分享你的见证和福音的核心内容;当对方有问题时,要做出适当的回应,这就要求我们对信仰有基本的认识;
3、吸心大法:根据对方的问题,在《圣经》中找出引发问题的根本原因以及解决办法,将对方的“心”引到《圣经》中来;
4、独孤九剑:当传福音的日积月累,对神学有了全面的认识,就可以随意回答对方的问题和挑战,作到独孤九剑:无招胜有招(传福音有法,但无定法);
5、师傅出马:如果真的没办法回答别人的问题,就需要恒切为对方祷告,并邀请对方来小组和教会,让师傅出马,“魔高一尺,道高一尺”,让牧师或小组长应付对方的难题和挑战,打开对方的“心结”,拯救他。

总结

总之,人人都需要福音,传福音是基督徒责无旁贷的事情。我们在传福音的过程中要有圣灵的同在,要有成熟的沟通技巧,要有敏锐的眼光和正确的方法。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