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y 16, 2007

中三高级华文年中考试P2答案

2007年中考试 中三高级华文试卷二 答案

一、填写词语:(14题,共14分)
Q1 霹雳 Q2 诙谐 Q3 褒扬 Q4 褴褛
Q5 伫立 Q6 举足轻重 Q7 佯装 Q8 蹉跎
Q9 寒暄 Q10 鞭挞 Q11 舆论 Q12 咆哮
Q13 高瞻远瞩 Q14 千钧一发

二、造句:(3题,共6分) 略

三、综合填空:(10题,共10分)

Q18 2 Q19 2 Q20 1 Q21 4 Q22 3
Q23 1 Q24 2 Q25 3 Q26 4 Q27 4

四、阅读理解(一)ABC (Q28-Q37, 10题,共20分)


Q28 4 Q29 2 Q30
3 Q31
4 Q32 2
Q33 3 Q34 4 Q35
4 Q36
1 Q37 4


五、阅读理解(二) A组 (4题,共20分)

Q38 我在什么情况下让女儿帮我倒水?女儿帮我倒好水后,我有什么反应?(4分)

答:那天下午,天气很热。我坐在沙发上执卷而读,她坐在桌子旁边做功课,我觉得口

渴难耐的情况下,我让她帮我她倒水。(2分)我接了过来,“骨碌骨碌”地喝了几大

口后,把杯子搁在茶几上,便又神游书中了,没有说谢谢。(2分)





39 解释下面两句话的意思:(6分)
a. 答:我在不知不觉中认为自己供给孩子吃穿用(1),就像是他们的老板一样(1),所以要求他们为自己做事是理所当然的,没必要说谢谢(1)。

b.答:我要求孩子对人要有礼貌,必须大事小事说谢谢(1),可是我自己在对待孩子
时却没有做到(1),我对人对己标准不同,女儿向我指出后我觉得非常惭愧(1)

Q40  答:“润滑剂”是指“谢谢”、“对不起”(1)这样的礼貌用语(1),因为这些用语能让家庭成员之间关系更融洽(1),与“润滑剂”润滑零件,使机器运作更顺利的作用很相似(1),因此叫“润滑剂”是形象的说法(比喻)(1)。

Q41略,举例要具体 (5分)


B组 (4题,共20分)
Q42  答:文章的中心思想是:生活需要思考(2),只有善于思考,才能有所成就或者青少年要更要注重思考(1)。(单抄第一句给2分,稍加解释给3分)¬

Q43 答:作者举了科学巨匠爱因斯坦经过自己的反复思考和实验,创造出了震惊世界科坛的“狭义相对论”的事例(1)和爱迪生经受了几万次的试验的失败,反复思考终于成功发明电灯的事例(1)。作者通过这两个事例,有力地证明了思考的重要性(思考对成功的重要意义),使文章更具说服力。(2)

Q44 答:德国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的座右铭是“思考一切”(1);《论语》中也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

Q45  
a. 答:一个人一生只知道做事情,却不懂得去思考的人(1),是没有思想、没有灵魂的人(1),只是一具会走动的肉体(1)。

b. 答:人们需要时间来思考,但这时间是值得花的,不是白费的(2)它是成功的必经之路/必要准备/可以帮助人们取得巨大成功(1)。


Q46略,举例要具体 (5分)

中一高级华文年中P2答案

2007年 年中考试
中一 高级华文 试卷二
参考答案
(一) 填写词语 (7题,共14分)
Q1.(矗立,13课)
Q2.(筹备,11)
Q3.(渊源,9)
Q4.(粗制滥造,成语)
Q5.(铸成,5)
Q6.(天渊之别,8)
Q7.(废寝忘食,成语,12)
Q8.(卓越,14)
Q9.(按部就班,6,成语)
Q10.(分歧,4)
Q11.(发扬光大,成语,8)
Q12.(瑰丽,13课)
Q13.(摇摇欲坠,16)
Q14.(轻描淡写,1)

(二) 造句(2题,共6分)
Q15. 姑息:   Q16. 与日俱增:

(三) 综合填空 (10题,共20分)
2顽劣  3磨练  1百折不挠  2慧眼  1循循善诱
4心血  2激赏  1持之以恒  4精神  3资质

(四)阅读理解一 (10题,每题2分,共20分)
A组(Q27-Q32)

Q27.(4)  Q28.(4)  Q29.(2)  Q30.(1) Q31.(1)一刹那(2)川流不息

Q32.本篇短文主要是告诉我们什么?
答案:本文通过一件生活小事表现母亲对子女的关爱之情,以及为人子女在长大后对母亲的回馈。

B组(Q33-Q36)
Q33.(4) Q34.(3) Q35.(1)交锋(2)急剧
Q36.你对蝙蝠的遭遇有什么看法?
答案:蝙蝠可说是咎由自取,没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只是投机取巧、看风使舵。

(五) 阅读理解二 (9题,共40分)
A组(Q37-Q41,5题24分)
Q37.作者对女儿一度失望的原因是什么?(5分)
答案:女儿不爱看书①、不爱弹琴①、作文不及格①、不懂得包涵①、一点也不像作者①。

Q38.作者理想中的女儿是什么样的?(4分)
答案:是个才华出众、天生丽质①,懂音乐、弹得一手好钢琴①,爱好文学也写得一手好文章的①淑女①。

Q39.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4分)
  A.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
  B.包涵――客套话,请人原谅

Q40.作者为什么觉得女儿一下长大了?(5分)
答案:她在报上发表了几篇文章①、深深爱上了钢琴①、读书之广超过作者①、还为作者提供采访对象的背景材料①,随着岁月流逝,她也变得成熟、独立①。

Q41.从作者的亲身经历让为人父母得到什么启示?(6分)
答案:教师斟酌答案。

B组(Q42-Q45,4题16分)
Q42.你认为作者的童年生活过得好吗?为什么?(3分)
答案:他的童年生活过得不好①,他常常被锁在屋里面练风琴①、写字①。

Q43.作者的父母是怎样教育他的?举例说明。(4分)
答案:作者的父母很严厉地管教他,要他写字、背唐诗①,逃风琴课或练琴不认真就挨罚、挨打①、他第一次考得99分怕父亲责备而躲在小道上哭不敢回家①、在与父亲散步的路上,他还得学习数学的应用题①。

Q44.下面两句话是什么意思?(4分)
A. 像薄薄的蜘蛛网   B.你选择了鱼肉的美味, 也就选择了鱼刺的纠缠
答案:A.指习惯像打不破的锁链束缚了我们的生活。
   B.得失相伴、福祸相随

Q45.你认同作者父母的教育方式吗?为什么(5分)
答案:教师斟酌答案

中三高级华文年中P2答案

2007年中考试 中三高级华文试卷二 答案

一、填写词语:(14题,共14分)
Q1 霹雳 Q2 诙谐 Q3 褒扬 Q4 褴褛
Q5 伫立 Q6 举足轻重 Q7 佯装 Q8 蹉跎
Q9 寒暄 Q10 鞭挞 Q11 舆论 Q12 咆哮
Q13 高瞻远瞩 Q14 千钧一发

二、造句:(3题,共6分) 略

三、综合填空:(10题,共10分)

Q18 2 Q19 2 Q20 1 Q21 4 Q22 3
Q23 1 Q24 2 Q25 3 Q26 4 Q27 4

四、阅读理解(一)ABC (Q28-Q37, 10题,共20分)


Q28 4 Q29 2 Q30
3 Q31
4 Q32 2
Q33 3 Q34 4 Q35
4 Q36
1 Q37 4


五、阅读理解(二) A组 (4题,共20分)

Q38 我在什么情况下让女儿帮我倒水?女儿帮我倒好水后,我有什么反应?(4分)

答:那天下午,天气很热。我坐在沙发上执卷而读,她坐在桌子旁边做功课,我觉得口

渴难耐的情况下,我让她帮我她倒水。(2分)我接了过来,“骨碌骨碌”地喝了几大

口后,把杯子搁在茶几上,便又神游书中了,没有说谢谢。(2分)





39 解释下面两句话的意思:(6分)
a. 答:我在不知不觉中认为自己供给孩子吃穿用(1),就像是他们的老板一样(1),所以要求他们为自己做事是理所当然的,没必要说谢谢(1)。

b.答:我要求孩子对人要有礼貌,必须大事小事说谢谢(1),可是我自己在对待孩子
时却没有做到(1),我对人对己标准不同,女儿向我指出后我觉得非常惭愧(1)

Q40  答:“润滑剂”是指“谢谢”、“对不起”(1)这样的礼貌用语(1),因为这些用语能让家庭成员之间关系更融洽(1),与“润滑剂”润滑零件,使机器运作更顺利的作用很相似(1),因此叫“润滑剂”是形象的说法(比喻)(1)。

Q41略,举例要具体 (5分)


B组 (4题,共20分)
Q42  答:文章的中心思想是:生活需要思考(2),只有善于思考,才能有所成就或者青少年要更要注重思考(1)。(单抄第一句给2分,稍加解释给3分)¬

Q43 答:作者举了科学巨匠爱因斯坦经过自己的反复思考和实验,创造出了震惊世界科坛的“狭义相对论”的事例(1)和爱迪生经受了几万次的试验的失败,反复思考终于成功发明电灯的事例(1)。作者通过这两个事例,有力地证明了思考的重要性(思考对成功的重要意义),使文章更具说服力。(2)

Q44 答:德国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的座右铭是“思考一切”(1);《论语》中也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

Q45  
a. 答:一个人一生只知道做事情,却不懂得去思考的人(1),是没有思想、没有灵魂的人(1),只是一具会走动的肉体(1)。

b. 答:人们需要时间来思考,但这时间是值得花的,不是白费的(2)它是成功的必经之路/必要准备/可以帮助人们取得巨大成功(1)。


Q46略,举例要具体 (5分)